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5的文章

【重要公告】我又搬家了

 昨天晚上花了四個小時,跟著GPT一步一步架好了新的網站。 主頁、美編還有關鍵字等等都還沒設定好。但文章內容都已搬家好,並且設定好訂閱功能。 我接下來的文章都會發在新的部落格(我也換了新的網域),請大家多多追蹤! 以下是新的部落格連結:https://waynspace.com/

大一下第四週回顧 20250310~0316

圖片
 “It’s not hard to make decisions once you know what your values are.” 椰林大道的杜鵑花在這兩周盛開,將校園以紅、白、紫點綴。 真是美極了,這正是我印象中春天的樣子。 不知道這樣的好天氣可以持續多久呢? 坐在總圖後面的草皮看書超讚... 杜鵑花節 在我高二高三的時候都有來逛,今年的我就是導覽員了。 不過之前確實從來沒有想過我會來資管系,我在雄中從來沒聽過有人討論這個系。 雖然沒有很多的時間觀察高中生(因為人潮其實蠻多的),但還是有幾點發現。 首先,對於我們最了解的通常是高三生。應該說,不需要我們介紹,一來到攤位便直接問出他想了解的問題,而且幾乎都有填這裡和青椒資工。 有聽到三四個人把這裡當作第一志願,說實話自己還蠻開心的(自我肯定一下)。 再者,需要完整介紹資管系的人多為高一二(或是國中生),因為高三生會直接問備審跟面試相關的問題。老實說,對於身分的轉變沒有太多的感悟,沒有那種想像中的感動。 不過到在這些高中生身上看到了自己過去的影子吧,在一個個攤位中尋尋覓覓,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但最終能否到達此處就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其實在杜鵑花節開始前,腦海中跳出了一個問題: 「杜鵑花節究竟是讓完全沒有了解的人開始注意到此科系,還是讓猶豫的人堅定自己的選擇呢」 這個活動在資訊不發達的時代下,我認為是前者;但到了現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我會傾向於後者(當然不是說絕對的非A即B,我指的是一個比例感)。直接與就讀這個系的學生對話,解答自己經研究後的問題,或是從未考慮到的面向。 總之我覺得這裡對於猶豫的人還蠻有幫助的。 活大與國際生 這個禮拜突然發現國際生是不是特別愛吃活大的食物啊,每次去都看到非常多的外國人。 後來想了一下,大概有三點原因。 這裡為學校的正中心,從哪過來都很方便。 座位的配置很適合聚餐 & 一起吃飯。 在這裡很容易找到國際生(我知道這會變成巡迴論證但 對) ⇒其實我覺得是因為靠近圖書館,無論在地學生或國際生都喜歡在總圖前面聊天(但我覺得國際生的比例高一些) 算是一個有趣的觀察吧,但我也不敢上前去搭話就是,沒來由的搭訕不是我會做的事情。 南京公寓 https://www.veins-of-taipei.com/2022/06/07/r020/ 禮拜二上家教前,我在南京公寓市場吃了晚餐,順便...

大一下第三週回顧 20250303~0309

圖片
 Aim for the moon, even if you miss, you’ll land among the stars. 新生專題的收穫 這學期修了一堂「新生專題」,並非資管系大一上的必修「資管新生專題」,而是開給所有大一的學生,也只有大一可以修的新生專題。內容大致是帶著討論如何面對大學生活、如何去思考與規劃等等。 在本周的課程中,有一點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家庭」,來到台北念書後,我總覺得和家裡的距離變「遠」了,這是通訊所無法彌補的。我無法確定心的距離是否因此疏遠,但能肯定的是,我明確感受到「自己正向著屬於我的未來邁進。」 但在某些時刻總會想念遠在高雄的母親,那如定海神針一般的父親,還有早已離開高雄的哥姊。 我在課堂中向老師問出了我心中的疑問(覺得和家人的距離變遠了這件事),老師給的答案是:「那就主動去連絡」,多多去和家人分享事情,多打電話回家等等之類的。 所以我決定寫一封信回家給媽媽,這篇文發出去的時候,信應該快到了。 (更:早上才剛寄出去) 為了交作業還是真正的學習 我發現自己從過去到現在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這些書寫的內容或者是作業,只是為了應付老師或者是拿到分數。 卻忽略了背後讓我們真正學習到東西的目的,不能說不用心,只是從零學起的話很容易沒有完整掌握所有的東西。 會突然深刻意識到這個感覺淺顯易懂又很重要的觀念,是因為我在禮拜二早上第一次去了線性代數的Office Hour,問問題的過程中,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認真讀過講義,都在問「笨問題」(就是很Trivial、課本中就有直接答案的問題)。 雖然最後順利完成了作業,但我心裡覺得很不踏實,因為我清楚我自己並沒有好好掌握講義中的內容,只是在依照「事項」做出「反應」的人而已。 我對於學習的態度還有很多可以修正的地方! 春天來的太突然了 一下就三月了,一下就春天了 一下一下就過了。 美好年華總在不經意間轉瞬即逝…,雖然可能也稱不上美好就是。 系春酒 來到這樣的場地,讓我開始想像十年後,或是二十年後的同學會,大家聚在宴會廳或餐廳中的聚會,對於未來自己的模樣還是一片空白。 今天系春酒結束後,和sam聊了不少,主要是關於自己的規劃、追求與理想。 很久沒有跟如此有想法的同儕深入聊天了,其實我在台大應該有不少的機會的,之後希望可以好好把握。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剛畢業時會是什麼樣子」Sam這樣問我,說實話我並...

大一下第二週回顧 20250224~0302

圖片
 Weirdo friends, let’s be a creator, not a consumer. 家教 禮拜日在家教網再次發了文,沒想到很快就有收到回覆(而且我覺得還不少)。 其實有點緊張,但也蠻期待的,畢竟是有錢的工作,終於不是當米蟲了。 不過對於自己的期望是在教學之外,還有餘力去觀察一些我所好奇的事情(主要像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樣)。 現在已經上了兩個家教(還有一個明天要去),有一個深深的感悟是:「這真的是高度專業的行業」。要教的這些東西我都會,但我不知道要怎麼教不會的人:( 我還需要不少的時間來練習與努力,不過多上幾次課一定會變好的! 文湖線 高架化、穿梭在周邊的建築中、夠快的速度,車廂的配置與顏色,這幾點讓我有在當日本上班族的感覺,淡水信義線的高架段就很難帶給我這樣的感覺。 這對我來說其實蠻奇妙的,我同時也很享受這樣的氛圍。總是會不自覺地停下手邊的閱讀,看向窗外復興南/北路 or 成功路上的建築。雖然我搭文湖線時總是有點擠,不喜歡。 關於修課的思考 先說結論,我最後退到剩下23學分。 因為精算了一下所需要的學分數,我這學期修太多通識課了(我修的量直接超過畢業門檻),每學期不用修太多,反倒需要平均分散在每個學期,以確保我有比較「輕鬆」的課可以自我調適。所以自我評估了一下,我對於每堂課究竟是「非常有興趣」還是「一般般」,我就以這個標準退了兩三門課。 不過說是在退課,我也特別寫信去加簽普心(最後真的獲得授權碼了)。這麼做主要是為自己雙主修留個後路(心理系),我最後留著「總體經濟學」這門課也是一樣的道理(為了經濟系)。會突然在最後一次加退選做出如此大的動作,除了我想要接家教+需要空出時間來處理活動,就是「我沒有把握同時掌握如此多堂學識」。把課修完並得到分數並不難(應該啦),但要修得好與深刻轉化為自己的收穫是很需要時間與精力的。 這個觀念是於Heptabase的創辦人當年在台大的修課心得中看到的,我覺得非常的有道理,所以就偷過來用在自己身上! 在校園中散步的感覺 可能這就是空堂的魅力吧,從來台北以後,棟與棟之間的移動絕大部分都是騎腳踏車(下雨天也是)。禮拜四下午時從管院走到總圖(腳踏車就放在管院),拿著小相機走走拍拍、看著路上的人。寫到這才發覺自己很久沒有仔細觀察校園了,大多時候都騎著車呼嘯而過。不過偶爾散散步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像是散步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