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寒假回顧 20241221~20250216
寒假倒數兩天,我人現在正在香港機場,決定來好好回顧自己這個寒假的行程。
過的比想像中快很多,活動一個接著一個的來,日子悄無聲息的溜走。
寒假究竟是一段休息的時光,還是一段脫離校園內的學習呢?
我自己的答案是後者,不過也有休息到啦,只是可能不多就是。
以下的段落們依照時間序排列,寫的內容可能有些不明不白與令人疑惑,請大家見諒。
---
更:到開學前一天了,再不發真的會過期,今天晚上來趕工一下。
不過今天遇到些亂流 + 感觸真的沒有那麼深,自認為有點為賦新辭強說愁的感覺,覺得奇怪或不通順的地方請自行忽略。喔對了,這同時宣告部落格復活了,我不能再繼續停在第十二周,希望這學期可以看到「十六」這個數字。
美國行
雖然在IG已經有寫過,但在兩個月後回顧又是另外一種感覺,尤其是在去完香港以後。
這對我來說是一次意義重大的體驗,第一次踏上大洋彼岸的土地與城市。
夢想從此開始,但也從此刻開始凋零。
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所潛藏的生活壓力、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遙遠的家人與家鄉。
現在仍然抱持著和IG貼文中一樣的結論:「想要在此處獲取最好的知識,並且取得一席之地(至少不要餓死),但我清楚總有一天要回家的。」
劉威廷請好好地唸英文,如果你真的想要出國的話。很感謝媽媽跟舅舅讓我能出國增廣見聞,這些隱性的收穫與經驗是任何書籍所無法帶來的,人總是要親自體驗過才會頓悟。
題外話,如果還有機會到美國旅遊,我想要去的城市有以下三個:西雅圖 \ 紐約 \ 波士頓,其中又以西雅圖為首。主要是受了「西雅圖夜未眠」的影響,讓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浪漫的地方,加上依山傍水與舒服的氣候,如果未來能在微軟工作就好,能夠同時滿足我的願望。
羽球寒訓
這是第一次整周泡在球館,而且還是很貴的羽球。
過去這麼長時間的碰同一種球類是學測後\暑假的晚上,我基本上都在家附近的籃球場投籃。跟場邊的阿公聊天兼拜師學藝(小學的時候就認識了),我離開高雄的前一天晚上也有去看他,看著他同樣在跟一群國中生們聊天打屁,心中有股很強烈的暖流。
離題了,繼續回到寒訓。
被教練修正過後真的不一樣,過去真的都在亂打。我記得我高一上很喜歡打羽球(雖然很菜就是),可能是想要把球打遠,最後喜提手腕受傷(休息了兩周)。會記得這件事是因為有些嚴肅的英文老師特別問我的手腕是怎麼受傷的(不過我當時是小老師),她聽到理由的時候蠻疑惑的,她可能在想「打羽球是要怎麼用傷手腕」。
總之接下來的系羽有很多事情可以注意跟練習了,真慶幸當時的我有選擇報名。
休息的一周
正如標題所述,這是待在高雄,並且完全沒有活動的一周。
喔剛回來的隔天跑了高雄馬,成績比去年古都馬退步了一點,高中生跟大學生的運動頻率真的有差。不過說是休息,不過也做了不少事情,收拾舊家的房間(打包回憶)、跟國中同學敘舊、辦一些在高雄才能處理的事情。這一個禮拜讓我大大的充了電,吃了很多媽媽煮的宵夜,就像高中一樣。
雄友94假福
寒暑假都要當志工這件事從高一的暑假就開始了。
到了大學之後,除了學期間有到民族實中擔任課後輔導志工,這學期也有參加「雄友會假日服務團」,說實話跟之前經歷過的差不多,設計課程、隊輔訓練、跳舞(我剛好選的是舞蹈而非band 或光舞),上營所遇到的事情與經歷也大同小異。
媽媽說的對,高中參加過後,大學之後就會覺得有點無趣。可以說是自己功力不夠,找不到非常特別吸引我的地方,不過這對我來說確實是一個訊號,告訴我「可以去試試看其他類型的志工」。除了原先的課輔志工,我想要嘗試看看博物館或是展覽的導覽志工,或是失智症的照護志工,看到阿嬤那個樣子自己卻無能為力。如果我有能力的話,是不是可以為失智症的人做些什麼呢?相關的內容有稍微看了一下,可以到某些醫院去報名培訓課程,等我比完ATCC跟辦完資管周再看看吧。
過年
小年夜到初一到國境之南旅遊,小時候似乎有來過,但對這些景點完全沒有印象,不過倒是曾經用地圖看過很多次。其實跟想像中的差不多,風很大、草被風吹的垮垮、還有回應著風的猛烈浪花。但很可惜來的時候是陰天,沒有辦法看到光影在草地跟山間捉迷藏。
不過一大群人們住獨棟民宿是個挺有趣的體驗,因為跟大學同學時間搭不起來,所以沒有跟他們去宜蘭民宿。電動麻將桌、KTV跟Netflix、Switch等等,就像是一個小型的度假王國,在這裡可以完全的放鬆,不過我還是有在民宿線上訪談學長姐就是。
過年期間一如既往地聚在一起吃飯、打麻將跟玩Switch,不過不一樣的是我需要「回家過年」,第一次體驗到遊子的感覺,確確實實的感覺到自己長大了,而非是總跟著媽媽出現的那個小屁孩,雖然心理年齡可能差不多。
資管營心得
一開始打算當工人的時候沒有想太多,想說這是一個從未嘗試過的事情,加上認為這是大學生活的一部份,很快的就決定好要參加。
隊輔在籌備的部分比想像中的輕鬆(跟隔壁管院營相比來說),其他部的工人(尤其是召部的人)辛苦了。不過我想了一下,可能因為我在行前準備的部分較為划水,現在想來有點對不起我的組員們,劉置林跟姜瑞吉你們真的很扛。
我在當志工的時候剛好是跟小隊員聯絡與確認資訊的時間,但我白天沒辦法用手機;而做隊牌的時間我還沒上台北(這理由超爛),再說一次,劉置林跟姜瑞吉你們真的很扛(還有蔡仁瑋)。
剛開始面對隊員時,我其實有點擔心自己的狀態,我知道自己不太會跟年紀比自己小的人相處(相較同屆跟學長姐),再加上開始思考「科系營隊能帶來什麼」,所以看起來比較愁眉苦臉,但我大多數的時刻只是在思考跟觀察。不過隨著每天的課程與活動進行,看著學員們把在這學到的Python用在專案上,並且最後自信的在台上順利報告完成,說實話非常的欣慰。那些程式的內容連修過程式設計的我們都需要一點時間來熟悉與理解,更何況是完全0基礎的人(不過來到這裡的人大多是對資訊有興趣的人吧)。
總的來說,「ˊ當隊輔這件事」沒有超出自己在心中預想的畫面,不過在實際體驗的過程中深刻體悟到:「這些課程與活動並不一定是要讓他們完全帶走,而是在心底種下一顆種子,一顆需要時間發芽的種子。」
就算最後沒有發芽,「知道這顆種子不適合自己」這件事其實也是非常大的收穫了。
不過參加這樣的大學營隊注定是要花一點錢的,如果家裡經濟許可的話確實可以嘗試看看。但經濟較為拮据的人可能要再多加考慮,在資訊高度流通的現在,想詢問科系與行業相關的問題應該不是一件難事。
在社群媒體發問大多時刻能得到很多的建議,更有勇氣一點的話,也能直接和不認識的學長姊約時間訪談或洽詢(我自己就是這樣),大多數人都很願意幫忙的。
我自己只是營隊中的一介小隊輔,其實沒什麼資格在這裡大談,請大家包容一下我吧。
最後再次感謝一同舉辦資管營的各位,每個人都辛苦了。
不過我之後該好好考慮要參加什麼活動,我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勇。
期許自己能把時間和精力更好的運用在高度有興趣的事上面。
香港行心得
其實不能說是預謀很久,更像是一種衝動吧,看到便宜機票+花蓮起飛就衝了。
因為一直很想去香港+從來沒去過花蓮機場(應該未來也沒什麼機會),所以才會有這次的行程。我在出發前一天才「大致」排好我去香港的景點,不過最後也有了非常多的變動就是。
本次行程基本上是由「經典知名景點」+「港鐵」組成。中環、尖沙嘴、深水不、旺角之類的歸類在經典景點,不過我也走了不少路,像是從深水不走回位於尖沙嘴的旅社。至於淺水灣跟赤柱則是我私心加入的行程,主要是受到「傾城之戀」的影響,一直想要去淺水灣看看。
我去的那些地方IG限時動態都看的到,我需要好好整理一下我的精選輯,但這是一個大工程,請容我慢慢處理,寫到這裡還是沒有提到我的心得,真糟糕。
物價這點還在接受範圍,街景則是我大為震撼之處,親眼看到那些瘦瘦高高又密集的造鎮與建築物,讓我覺得很敬畏與激動,就是一種不太會形容的興奮感。另外一處是在坐叮叮車時經過的商業區,各種銀行與商業大樓從眼前掠過,金融中心原來就是這個樣子啊!
雖然來的這幾天都是陰天,有點小失望,但這樣的天氣也為整座城市罩上了一層濾鏡,很有港片的電影感,故事性更加的濃厚。不過還是會期待大太陽的樣子,但總是要有點遺憾才會有下次的再訪。
開始覺得自己寫的東西越來越越雜亂了,希望開學後的第一篇文章能回復成正常一點的狀態。
我也發現我自己寫的日記開始沒有什麼頭緒哈哈
回覆刪除真的是我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前陣子才想說很久沒看到週記了!
回覆刪除原來你也有去達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