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第八周回顧 20241021~20241027
每一個街道,每一棟建築,都瀰漫著新與舊的錯縱姿影,那是歷史重疊的幻影,生活在這城市,時間不重要,生活已進出在古與今之中。
分數的狗
考程式期中的時候還是用了AI…
原本不打算用的,但到了最後十分鐘還是無解,所以就請AI幫我把沒寫完的部分寫完了。
最後有拿到100分,真不錯。
這件事讓我想到上個禮拜五訪談學姊時,她所提到的「與AI協作的能力」。
雖然以考試的標準來說,我是不合格的(因為沒有全部都寫出來)。但是我能運用AI來寫出這題,它能讀懂我寫了8成的程式,再加上一些關鍵的題目敘述後得出結果。
雖然覺得自己有點可恥,但終究只是我自己覺得。
獵人卡包
禮拜三的早上,我跟著去麥當勞買了卡包。
最後買了十包,另外十包原價賣給前面的阿姨了。
最後我自己開了四包,原價賣給學長3、林冠儒1、張智淇1、陳柏宇1。
我覺得結果挺不錯的,大杰、奇犽、庫洛洛、庫拉皮卡,這些我都很喜歡。
令我驚訝的是黃牛的價格,卡包原價是89元,內含4張卡。
網路上炒到250一包,開始在懷疑自己為什麼要原價賣出,但自己想了想,如果我加價賣了卡包,我不就變成黃牛了嗎?
所以想了想,還是賣原價就好。
但如果是卡片的話,因為價格是由市場雙方共同定價,如果真以超乎尋常的高價格賣出去,我的良心也不會痛痛的,但我也沒有要賣就是。
這波風潮真的挺誇張的,麥當勞被罵報的行銷誤打誤撞的帶起這波風潮,人類真有趣。
舊書很香
禮拜二晚上想說考完期中,所以選擇到圖書館看電影,但評估自己的精神狀態沒辦法看完一部電影,所以最後借書回宿舍看。
其中一本是瘂弦的深淵,出版日期是民國71年(這本書是再版,初版是民國60年),有一種老書特有的香味,久久不散的那種。
只要一打開書,一種專屬於知識(書)的香味就撲鼻而來,這味道真令人放鬆。
想到香味,就在考慮自己要不要去買罐香水,讓自己有獨一無二的特別。法國哲學家盧梭曾說過:「嗅覺是承載了記憶和慾望的感官。」
好文推薦
在大學這段時間——探索與釐清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第一優先要務最重要的不是你學了多少項的技能,而是知道你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家教
這個禮拜三晚上解鎖了當「家教老師」的人生成就,我為了這個放棄了同一天晚上的歌劇表演。
我的家教對象是一位就讀於復興實中的國中生,據張哲瑋說他超累。
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我第一次看到上家教可以上到睡著的,他根本就沒辦法吸收。打瞌睡的程度是「筆會在紙上留下筆跡」、「能很明顯看到他驚醒,然後再撐一下之後繼續打瞌睡」。
這樣疲累的程度令我震驚,他甚至才國二,未來的課業他要怎麼辦啊?
回到我想說的東西,我對家教的描繪除了來自影視作品中的描繪,其餘皆是來自吳曉樂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本書讓我對於「當家教」這件事有著又愛又怕的期待感。
愛的部分是「期待學生能因為自己的教學,結合他自身的努力,最後獲得他理想的結果。」
怕的部分是「學生是被家長逼著來的」、「遇到很恐怖的家長」、「學生沒有很上心(我會有罪惡感)」…之類的,我負面的感受遠大於好的感受。
在上完這個家教後,又開始讓我思考:「家教的核心需求從何而來?」
先把問題暫放在這,給我一個禮拜的時間思考(絕對不是東西太多整理不完)
棒球外套的氾濫
現在是禮拜四,是個冷冷的雨天。
因為昨天在微積分課看到穿著科學班棒球外套的人,才想起來自己也有一件。
於是今天將其拿出來穿,也因此我開始注意路上是否也有人跟我穿一樣的外套。
沒想到發現路上的棒球外套數量明顯增多,並且多寫著台灣大學(NTU)。
在意識到這點後,開始對眼前所見的棒球外套感到越來越敏感,這狀況一直持續到晚上,到公館吃晚餐的路上也會發現對面的人穿著藍色的NTU棒球外套。
來到大學之後,自己開始在乎穿著,高中時天天穿潮褲+短T,現在想想其實有點小後悔。
我應該趁高中階段多買一些穿的出門的衣服,而且重點是金主媽媽出錢。
才不會到大學前才開始添購一堆衣服,最後變成只有寥寥數組堪用的排列組合。
(以上言論是開玩笑的)
下次想來數數看大家的衣著顏色分配比例,或者是鞋子的品牌與款式。
台大是一個很適合「觀察」的地方,而且不怕生的話還可以去搭訕陌生人。
雖然我自己不太敢,之前上「田野工作坊」時已經體驗過一次了。
我比較喜歡默默的觀察,在拍照的時候也是如此,只要發覺對方注意到鏡頭的存在就會開始緊張,「自在地進行『人文攝影』」對現在的我而言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剛好身邊有一台小相機(APSC),配上手動對焦的50f1.4(換算後為75),這個體積很適合帶出門,並且我手機欠缺50~100的焦段,因此想試著用這樣的視角來看世界。
與此同時,我希望不要太快獲得過去的拍攝成果,我決定兩周或一個月讀一次卡,這麼做是為了模擬拍完一捲底片的時間。
我能想像未來的我,看著自己兩個禮拜前拍的奇怪照片疑惑的傻笑。
空間場域的運用
之前在YouTube上看影片時,常常看到影片創作者說:「工作與休息沒有辦法分開」。因為創作者多在自己的家創作,加上所有時間都是由自己掌控,因此很難從工作中完整的「抽離」開來。
我覺得我在宿舍時也有同樣的感受。
大多在宿舍的時間都是休息,但某天因為各種原因,我不想到外面念書,改在宿舍寫作業時,發覺自己很難專心,因為平常坐在這裡都是在滑社群或是看影片。
但我沒辦法像創作者一樣有「工作室」這種空間,但我生活中很多可以免費使用的空間。
因此,我決定要來訂定不同場域的使用方式,以下是我整理出來,屬於我自己的一套原則。
一個人的時候
工作的地方:圖書館B1自習室A區
看課外書的地方:圖書館2~4F的座位區 or 自習室B區(不能用電腦的區域)
做自己的事(休息)的地方:宿舍&宿舍交誼廳
兩個人以上的時候
工作的地方:管五(系上的自修室) or 咖啡廳 or 總圖B1討論區
休息的地方:散步的時候,或是坐在校園的某個角落,都行。
大概是這樣,不過也僅是原則,出現例外也無妨。
台大是野店
不認同可以直接下面留言,我真的只是突然想到。
<野店> 鄭愁予
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
黃昏裏掛起一盞燈
啊,來了
有命運垂在頸間的駱駝
有寂寞含在眼裹的旅客
是誰掛起的這盞燈啊
曠野上,一個矇矓的家
微笑看……
有松火低歌的地方啊
有燒酒羊肉的地方啊
有人交換著流浪的方向…
應該很多人看過這首詩吧,通常是在高中國文的閱讀題組中。
這個禮拜在看鄭愁予的早期詩集(1951~1968),他的句子真的好美。
以下是我節錄的幾句:
你說,你真傻,多像那放風箏的孩子,
本不該縛它又放它
風箏去了,留一線斷了的錯誤;
然而,你有輕輕的哨音啊
輕輕地——
撩起沉重的黃昏
回到<野店>這首詩,我覺得這首詩所描述的內容很像台大。
主要是因為「有命運垂在頸間的駱駝」、「有寂寞含在眼裹的旅客」與「有人交換著流浪的方向…」這三句。
前兩句我認為像是在描述台大學生的組成,後一句則是道出迷茫學子們的煩惱。
在討論未來職涯或是追求時,不就是在交換著流浪的方向嗎?
大家或多或少都在自己的道路上流浪,最終成為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只是突然有感而發。
開箱北美館
這個禮拜六中午剛好要去士林吃飯,於是排了當天早上去北美館逛逛,很碰巧的是:「禮拜六持學生證能免費入場參觀」,於是在禮拜四的時候敲定了這個行程。
同學們正水深火熱的陷於微積分的囹圄之中,但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考完了。
祝大家都能拿到預期(理想)的分數。
回到正題,我逛了三個展覽,分別是「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以及「空間的一堂課:點線面」(這在地下室的兒美館)。
想了一下,我不要暴雷好了。
來說說整體的心得,北美館給人一種很遼闊的感受,中央的天井、大片的落地窗、平整的白色牆面、挑高的大廳。光線在此自然地落進建築物中,同時玻璃就像是相機的取景窗,很自然地將主體鑲入其中。
來到地下室的天井底部,這裡種了不少的植物,也有充足的座位區供人休憩。在我去的那天,也有攝影師在幫Model拍照,這個環境真的很適合拍照,或是偷偷記錄下眾人專注看展的神情。
我認為這裡是一個很舒服的世外桃源,想要脫離生活中的苦悶與繁雜的話,很適合禮拜六到此處逛逛、看看展覽,然後再到隔壁的花博公園或大同大學走走拍拍,會是一個不錯的行程。
日子重複的只是從這條街走到那條街,一個用餐的地方換成另一個用餐的地方,衣服照樣曬在同一個陽台上
一次段考完之後,相似的生活輪迴再次展開。
但其實沒有想的那麼單調無趣,自己也變了不少,生活中也開始多了很多新的元素。
期中後要開始準備假日服務團的教案了,好像也沒有輕鬆多少。
不過這個熟悉卻也陌生的元素令我期待接下來的生活。
下一周的挑戰
拿起小相機拍照,打開觀察眼+減少在路上滑手機的時間
有意識的使用手機與社群媒體,而非無腦亂滑
思考自己在什麼時候才需要聽音樂。
例行打卡
回覆刪除你這麼一說 我也覺得台大挺像野店的
大家因緣際會下流浪到台大 接著再各自流浪去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