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你玩四年 20240923~20240930 第四周回顧
【稍縱即逝的靈感】
很多值得描寫紀錄的時光都錯過了,稍縱即逝的靈感不知何時才有機會再次出頭。
真是可惜了這些瘋狂的體驗,一回宿舍就寫日記已經是我能做的最好處理了。
我需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由你玩四年】
大家都說上大學後有很多時間可以自由運用,但這個敘述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立
以下是幾個「成功符合」的案例:
你是一個在課業上游刃有餘的人,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念書就能A+
你根本不管成績
完全不參加系上活動…之類的
事實上,要花很多時間在實驗預報(剛好管院不用)、程式設計(程式初學者應該能懂)等課業的事。與此同時,生活並不只有修課,社團、系隊、課外活動(當志工)等都需要投入時間。
把很多時間交給了眼前遇到的事情與挑戰,那留給自己的時間呢?
每天都被作業與課堂進度追著跑,哪來的時間與機會和內心那個經常被忽略的自己說話呢?
我認為寫日記會是不錯的方式,但需要充足的精神與良好的記憶力,讓自己能順利回想那個時刻的感受。
但因我習慣在睡前寫日記,到了那個精神恍惚的時刻,體力條已所剩無幾,我能記得今天做了什麼事,但感受層面的記憶所剩無幾,能協助我回憶的只剩下相簿裡的某些瞬間。
我需要一個小本子紀錄下每個有感時刻的想法,螢幕中的冷冰冰的文字與熱騰騰的筆觸終究不同,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用板夾隨手紀錄。
【自己的時間】
隨著大學生活的深入,所面對的作業與活動也漸漸增加,開始感到時間與體力不夠用的壓力。
但轉念一想,在大學中學習的學生似乎沒有過得輕鬆的權力,若想要成長,生活的強度與壓力是不可或缺的。
付出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最後能帶著一身專業技能離開台大這座大寶庫,同時也是對於大學青春的一種責任,我不希望以後後悔說「要是大學階段有學XXX、有做XXX就好了」。
與此同時,在這段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需要休息、會需要靜下來調整方向,但很多時候我們忘了要這麼做,而看著自己與夢想中的生活與學習目標漸行漸遠。
這不是我想看見的結果。
我需要有「自己」的時間,也就是「讓自己完全放鬆,到舒服的地方做想做的事」的時間,並順便整理紀錄釐清這週的生活軌跡。
我決定了,禮拜日下午+晚上就是我的時間。(最忙的情況下也該留禮拜日晚上)
不過要達成這件事並不容易,大概有以下幾點需要滿足:
不能有「死線在禮拜一早上」的作業未完成
對自己要有足夠的掌控,要能達到:「這段時間不念書,作業跟考試還是能順利應付」
在念書的時候就好好念書,在休息的時候就好好休息
第三點我認為是最重要的,無時無刻都會有新的作業出現,完全沒有作業的時刻不太可能出現。因此大多的休息(玩樂)時間都是在作業尚未完成的情況下(但通常作業死線還有好幾天),我們需要練習自己休息,空出時間去做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這些事情對我而言就是在「休息」)。
【清空大腦】
我一直都很享受剛睡醒的時刻,這個時刻腦中沒有無謂的想法與壓力,像是剛重新整理過的電腦,裡面記憶體的存儲被清空的樣子。
乾乾淨淨、無所煩惱,這個時刻相當難得,不應該馬上拿起手機(接觸這個世界),應該讓自己去思考或是紀錄腦中的想法。
不需要時刻都跟這個世界相連的啊,偶爾也需要屬於自己的單機模式。
或許不要用社群、不要用網路也能達到類似的結果。
期望自己能有意識的使自己失聯。
【來細數這個禮拜做了什麼特別的事】
週一:第一次去龍門國中的腳踏車拖吊領取區 \ 第一次去南勢角烘爐地
週二:被載去永和吃消夜
週三:在台大校園內坐著觀察並寫了一份報告 \ 吃系籃隊聚 \ 去青年公園晚耍 \ 夜騎河濱
週四:看了「無米樂」紀錄片 \ 資管營隊輔面試 \ 去北醫找蔡昀諺吃消夜
週五:替腳踏車、摩托車保養 \ 去師大找黃郁婷吃漢堡王
週六:第一次去連鎖的「彼得好」咖啡廳 \ 去內湖迪卡農 \ 踏破研究院路
週日:早上寫完程式作業 \ 第一次去風櫃嘴 \ 第一次來台大醫學院圖書館
【對下周的期望】
在進入假日前寫完程式作業
笑著面對每一天
至少去健身房兩次
用更多的心力、更多的感官去品味這個世界
順利地記錄下每個令我驚奇的時刻
回筆友信(我很抱歉這麼久沒有回信,我相信你會看到這的)
看你這麼認真生活 我這個大三老屁股都要愧疚了
回覆刪除發現了 日記好好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