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班生活 - 高一二

 

高一新生訓練時拍的大合照,青澀全部寫在臉上


高中課業

以未來的角度檢視過去,會發現課業難度並沒有超常的困難,純粹是當時的自己過於脆弱與沒自信。
但有領悟總是好事,相信上大學後的適應期會因為這樣的經歷而更加奮力趕上課程進度。

甫進高一時,如同前文提到我們並沒有銜接用的暑期輔導,也因此,各科老師一上來便是火力全開,對於當時的我有點吃不消,但最後跌跌撞撞的走完了這段旅程。
但我認為可能造成不適應的原因有兩個:

首先,「付出的時間不夠,而且在看到同學能輕鬆應付時,會不斷以此質疑自已。」
總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及時跟上進度非常糟糕,但後來發現很多人都已經先修過這些內容,這對他們而言就是在複習,學習速度自然相較初次學習的我快上不少。在知道自己跟不上這個前提下,我也沒有更加賣力地去追趕進度(我好糟糕),只是繼續以自己的步調學習,最後自然科念得還不錯,但數學就是一蹋糊塗。雖然我知道不該以別人的成就來鞭策自己,但大家都是在同樣的老師下學習同樣的東西,成效的差距還是讓我感到沮喪。

第二,「就算有先修,但並不紮實,最後導致段考成績不如預期。」
也就是「半調子的先修」,雖然有學過,可是並沒有完整的掌握和運用。可能是在國中階段、或是在入學前的暑假有到補習班先修,這些預先累積起來的收穫被稱為「老本」。在高中後,開始發現有些人明顯是在吃自己過往的「老本」,通常能獲得不錯的成績,但成績會逐漸下降,因為課程難度增加+離初次學習的時間越來越遠。
與此同時,大多數人對於先修的概念會是:「現在沒有學會沒有關係,之後上到這裡後再仔細學就好。」很多人並沒有在先修時完整掌握課程內容,但到學校真正上到此章節時,卻又會認為自己已經在補習班學過,因此並未認真對待,而導致最後的成績相當悽慘。
很多人都會有吃老本的行為,但不是每個人的老本都能支撐自己走完科學班的課程。


課堂狀況

當時初次見到這樣的上課狀態,令我相當驚訝,但我隨後也加入眾人的行列。很感謝老師們能夠放手讓我們自己運用時間。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課堂的自由度得到了質和量的提升,就算沒在聽課也不會被老師罵(不過大多數的人都很專心)。上課時要打電動、念自己的書、用電腦寫程式、睡覺等行為在大多數的課堂中都是被許可的,只要你能確保你的段考能有好成績。
也因此,班上在課堂中最常出現兩種狀況。

第一:「上課睡覺」
早上第一二節(8:10~10:00)這兩堂課是大家最容易陣亡的課,前一天熬夜的疲累在此刻傾洩而出,我記得這兩個時段的課一定都會有人在睡。
我偶爾會睡一下,通常是因為吃完早餐後會升血糖。(但還是會有需要補眠的時候)

第二:「手機成癮」
有一群吃老本的人會自動移動到教室後方玩遊戲(但有個怪咖是坐在第一排玩),在上課時也偶爾會有人拿出手機開始滑社群、下西洋棋或是看小說。雖然我偶爾會偷滑社群,但大多數時間都相當專心。
其實,老師們能夠容忍這樣的行為是因為「信任我們」,就像是家長信任孩子一樣。老師們清楚我們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只要最後的結果是好的,過程沒有一定該是什麼樣子。

但上課還是儘量不要滑手機跟睡覺,不然會錯過很多重要的人生哲理和課堂內容。

社團活動

科學班並不是如大家所想,所有人都在各自的領域中瘋狂念書,這樣的人反倒是少數。我們也能像普通班學生參加社團,擔任幹部也是沒問題的。不過我們就沒有自主學習、多元選修和微課程。事實上,我們班社團幹部的比例其實相當之高,魔術社、橋牌社、程式設計社、財經研究社的社長都在我們班,身為大社的民謠吉他社也有兩位幹部。
不過,我認為科學班這個標籤在社團中有個很大的好處:「容易得到更多的機會」。如果不是大社,在能力接近的情況下,科學班的學生能獲得更多的信任。
我自己明顯感受到這點,我想謝謝我的幹部朋友與學長姐們,願意給我一個機會到陌生的領域學習。雖然當時累得像條狗,但過程中的辛勞與汗水都化做青春時光中的一段美好回憶,也豐富了我的高中生活。
以下請到我們學測錄取高醫牙的周同學來向大家說說他的故事。

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他在高二時擔任熱舞社的超社(要上台表演、但不算編制內的成員),主跳Breaking,也因此他Breaking過他的肩膀(脫臼)以及牙齒(門牙斷裂、現在是陶瓷假牙)。
現在把麥克風交給周同學

我想說說我對於「念書跟社團時間有衝突嗎?」這個問題的看法
以我的例子,我認識很多人一剛開始信心滿滿,認為:「我能兼顧社團與成績,兩邊都能達到最好。」不過我所看到的事實是:「沒有人有辦法完成當初的目標與設定,勢必要有取捨。」

首先,我覺得大家會過於理想化的認為:「讀書是用腦袋(靜態),而跳舞/運動是靠身體(動態)」。但實際上,跳舞/運動完後很累,要開始唸書時就會很難專注;再加上跳舞/運動完後,身上總會有地方不舒服,這一定會影響念書狀態。

再者,在跳舞/運動的時候也相當需要思考。若讀到很累再去運動,就是不帶腦袋的進行這些活動,這和正常情況相比差非常多。練習其實是一件相當費神的事,需要一直思考要怎麼調整與進步,因此練完後不僅身體疲累,精神也會損耗,要兼顧課業與社團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可能的事(如果你的目標是要達到頂尖)。

因此,我認為實際比較可行的是:「一定要排出優先級,也就是了解哪個可以被犧牲」。我高一和高二花了不少時間在社團上,所以我沒有特別放心力在課業上。因為跳舞帶來的成就感比較立即,動態的東西比較吸引我,並且當時讀書也沒有甚麼特別的目標,所以才做出這樣的取捨。而到了高二下靠近暑假時,也就是開始準備資格考後,就比較少去社辦跳舞。

要想清楚自己在乎什麼,另外一個就當作輔助或是忙裡偷閒的休閒。

接著同場加碼「學測期間的運動時間分配」

三上準備學測時,因為科學班沒有進度壓力,所以我們的理科都是自習課。當時在學校就是讀書讀書讀書,但我們幾個同學約定好:「其中一節自習課一定要出去運動」。我們主要的心力放在課業,那節運動則是用來放鬆與調整心態,運動完休息一下再開始念書。整天都沒有活動筋骨真的很難受,而且一直待在教室內念書很壓抑。

結論就是,若你是喜歡運動的人,備考時也不要忘記活動一下自己的筋骨!


實驗、參訪

坐在教室內加深加廣加速的學習,並不是科學班唯一的特色,還有著不少課堂外的活動等著我們。

實驗課

主要以化學、物理、生物這三科為主。

課綱內的實驗都會動手操作,除此之外老師們還準備了特殊的實驗。化學的染料電池、生物的血型實驗、小鼠解剖實驗等。

除了做實驗,報告也是重要的一環,單純的依照指示做實驗並不是件難事,重要且困難的是「將一系列的實驗轉化為可用的數據和結論」,這樣的能力在高二做科展時相當重要。

感謝老師們不辭辛勞地準備實驗和課程。

參訪

每年八月,科學班辦公室都會為我們舉辦大學參訪的活動,以增進我們的眼界與科系探索,參加學生組成則是剛入學~高二升高三。

我剛入學那年因為疫情停擺,升高二時去台大電機與中研院原分所,升高三時去北醫、陽明醫與中央大氣。

除去進修的目的,飯店也是我們相當期待的一環。我們總是會住位於三峽山區的大板根森林溫泉酒店,大家都會在大浴池聊天泡溫泉,再回到房間繼續打牌,過得相當愜意。


科展專題研究

這是每個科學班學生必經的旅程,每個人都要選擇一個領域,並進行相關的研究。領域包含:數物化生、地科、資訊。

先說說我的經歷,一年級下學期是資訊組,二上時獨自轉到地科組進行研究。這段旅程一波三折,結果也不是太好,但是貫穿了我的科學班生活。

經歷的旅程

首先,在高雄市市賽書審就被刷掉,但其他組別的同學全數通過。不過全部人只有我參加地球科學組,所以全班只有我被刷掉。而且剛好在畢旅的遊覽車上得到消息,當下真的很想跳車。
接著在升高三的暑假,相當幸運的,有一顆和我研究主題相同的颱風出現。所以這個暑假我只有再多做一顆颱風的分析,並在開學後不久投稿台灣國際科展。最後順利地通過國科的初選,在考完學測後不久來到科教館進行為期一周的比賽(交流)。在過程中認識了不少外縣市的朋友,也看到自己作品的諸多不足,不過我已經沒有動力去繼續這份研究。

隨後的備審資料、中山大學的個別研究已經壓的我喘不過氣,並且在沒有比賽壓力後,要我再碰這份研究實在有些勉強。那份研究檔案與研究資料就這樣靜靜的躺在我的硬碟深處,看來是沒有重見天日的機會了。

過程中冒出來的想法

其實不少想法是在寫備審資料時才發現的,也正是因為寫備審才讓我有好好回顧過去的機會。或許這些想法可能過於片面與主觀,若不認同或是想說什麼歡迎下方留言。
為了交差的研究是枯燥的、自由探索的研究是愉快的。不過後者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更多的是被死線追著跑的生活。熬夜趕數據、泡實驗室、死線前一天趕報告都是常有的事。以眾人對科學班學生的印象來說,我們應該是要對科學有高度熱情,主動深入研究的那一群人。但在科展研究這件事上卻未有特殊的企圖心與動力,更多的是交差與應付(我自己就是這樣)。

要求科學班學生投稿科展競賽是很合理的一件事情,更多的資源(實驗室、師資)與時間(每周一的下午)供我們進行研究。但這個要求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是一個需要付出大量課外時間與心力的事情。並不是所有人都志在研究,反倒大部分的人都是將心力投身於競賽與學業,那若要額外花時間來進行一份為了滿足畢業條件的研究,沒有動力並交差了事就能理解。

就算是相當熱愛數學的人,閒來無事就是鑽研數學的那種,要完成一份架構穩妥、分量充足的研究也是一件費神的事,更何況要同時面對學校課業(高三選修)、社團幹部以及競賽的人。並且看到自己嘔心瀝血的作品未獲得預期的成績(甚至落選),這件事情對於作者來說是一間相當打擊信心的事。儘管如此,「每個人都要完成一份研究,並投稿比賽」是不可能改變的。
就當作我在發牢騷吧。

我的收獲

關於「台風」的訓練,是我最主要的收穫。平時少有機會能在大眾面前講話,甚至是介紹與報告自己的作品,因此有不少地方需要練習與改正。這樣的訓練讓我從一個完全不會講話的人,變成一個至少不那麼緊張、口條比較好一點的人。

過程中,我最重要的收穫是「要對自己的報告有自信」。起初,我對於自己這份研究相當沒有信心,擔心這份數據出了問題,結論不合理等問題,可以說是害怕犯錯的亞洲人性格吧?但我的指導老師(也是我的地科老師)多次向我提醒「自信」的重要,肯定且平穩地說明自己的報告,
先介紹一下特別來賓,郭同學,高一下和我、還有另外兩位同學是資訊組的成員。

他們三個共同完成一份科展作品(電腦與資訊學科),並獲得:2023高雄市賽科展電腦與資訊學科第一名、2023全國科展第二名。
接下來請郭同學向我們說說他對科展/專題研究的想法。

科展的收穫

【實作部分】

我認為在研究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比較偏實作的部分。例如我是做資訊組,所以會學習怎麼樣去寫一個比較大型的程式,因為程式需要多人共編,所以像是變數名稱、環境設定都需要特別注意;另外一點就是學著從別人的論文裡面找自己要的資料,不少內容都是從原始文獻(研究)中找到的,而非整理好的資訊或他人的筆記。

【分工合作】

我發現一定需要有一個人負責分工總結出一些研究的方向,並分配好誰要做什麼事,如果都是各做各的就沒什麼效率。我應該可以算是負責分配的那個人,把分配完成的部分再總結起來分析,並決定下一步要研究什麼能讓報告比較完善。

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事

我發現科展的程式,和普通在練習的程式寫法很不一樣,所以找資料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很神奇的定理和內容。接著是到全國科展時,才發現需要實驗紀錄本,所以前一天晚上瞎掰完後,交上去一本被我們用的爛爛的書,然後和教授說:「我們實驗紀錄主要在其他地方」。教授好像也就講個幾句而已,最後感覺教授評分有點看心情,也不知道標準是什麼。

最後我要告訴大家一件事,雖然可能不常遇到,但是如果真的碰到比較被動的組員要多多關心。雖然這部分挺詭譎的。


小結

雖然可能提過很多次了,再提一次,很慶幸當時的自己選擇了科學班,能夠有這些機會去學習和成長。
科學班給了充足的食物,但每個人的胃容量是不同的。有些人能夠同時吸收各領域的知識,使自己變成一個超強的人;但如果沒有全部接住這些資源,只學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那也無所謂呀。

每個人的學習內容和步調都不盡相同,以自己舒服的步調在資源海中悠游。不管來到此地的動機和目的為何,能帶走自己想要的一切就足夠了。
(這段話是說給我自己聽的)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學第六周回顧 20241007~20241013

大學第七周回顧 20241014~20241020